close

 

EDVVE79465BRFREF5ECE

 

內容簡介

明治維新150週年重磅之作
250張圖片管窺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庶民生活
 
  從大學時代開始觀察水溝蓋的「路上觀察之神」林丈二,研究日本明治文化長達三十五年,他以「街頭視線」觀察明治時代的插畫,在時光旅行中回到明治時代,從那裡看到了「日本的現在」。

  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他跑遍日本的國會圖書館、江戶東京博物館圖書室,閱讀明治時代新聞記事、插繪與廣告,並參考江戶明治時代以來的「風俗誌」、「生活世相史」、「文化史」等參考文獻,然後整理資料及輸入電腦,建立起自己的資料庫。本書的書寫即是以這個龐大的資料庫為基礎,透過當時報章雜誌連載小說的插畫,來解讀和推測明治初期到中期,100到140年前日本人的生活樣貌和變化。

  那時曾出現「附插畫的報紙」,如《東京繪入新聞》、《繪入朝野新聞》等,從報紙名稱「繪入」(插圖)可知,是以「畫」為賣點。林丈二利用明治初期到1930年代日本的新聞(報紙)、雜誌裡的「插繪」和「廣告」,配合報紙社會新聞紀事,發揮豐富的想像與聯想,以「偵探」般的觀察力找出插畫裡的蛛絲馬跡,仔細探究和挖掘其中各種物品和潛藏的故事,並深入分析那個年代的特徵與社會氛圍,從而建構其獨樹一格的「丈二流」日本明治時代的文明開化史。

  本書開頭是幾篇關於理髮、洗髮的文章,當時日本有句話「拍拍散切頭便會聽到文明開化的聲音」,於是「斷髮=散切頭」成了文明開化的象徵。當時民眾剪掉丁髷後,感到頭部有些空蕩,因此日本男子開始流行戴帽子,但穿著卻仍維持原本的和服,而呈現「和洋混搭」不協調的模樣。可知在文明開化(=西洋化)的過程中,不少日本人感到相當困惑和遲疑,也做了各種「和洋折衷」的嘗試,譬如使用有色眼鏡、口罩、蒙面、圍巾、手帕、腳踏車等。

        值得一提的是,林丈二的視線也投向貧窮階級,書中幾個章節描述「裏長屋」的生活樣貌,如〈長屋的保母〉、〈貧窮與病人〉、〈貧窮中的餘裕〉等,藉此強調並非所有的人都能立即享受到文明開化的結果。可見林丈二嘗試從各種視角重新詮釋「文明開化」,呈現庶民的多元樣貌。

        這個年代正是文明開化的過渡期,一些鄉下出身的日本人從未體驗都市的文明生活,依然生活在舊時代的環境裡。譬如日本人對裸體的認知,也是在明治維新後出現了變化。當時在日本的西方人常在文章中提到,當他們看到日本無論男女都大剌剌地在戶外裸露身體,無不感到驚訝。而事實上,日本開始統治臺灣後兩個月,也就是1895年8月,當局曾對在臺日人發布命令,明訂「禁止露出胯下外出」,可知早期來臺的日本人當中,仍然有不少人維持著原本的生活習慣。

  進入明治時代後,不少浮世繪師成為報章雜誌新媒體的插繪繪師。本書中引用的新聞插繪師,如歌川國松、水野年方、松本洗耳等人,即是明治時代的浮世繪師,他們仍然依循江戶時代浮世繪的描繪方式,只不過他們的插繪不再是「錦繪」式的多色彩浮世繪,而是因應明治時代報紙的印製方式,繪製黑白色調的插畫。他們以明治時代一般庶民生活景致作為題材的「浮世繪」風格插繪作品,下筆細膩生動而寫實,正好提供觀察力敏銳的林丈二詮釋明治庶民「文明開化」的最佳史料。

  日本在明治時代歷經文明開化的變革,而逐漸形成今天日常生活的習慣。文明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這是一百多年前日本人的日常,我們從明治時代的插畫摸索他們生活中的故事。未知的線索藏在報紙的插畫裡,再次重現在我們的眼前。

名人推薦

  林承毅(台北路上觀察學會會長&林事務所執行長)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
  蔡錦堂(師大臺灣史研究所退休教授)

  (依姓氏筆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丈二


  文字工作者、隨筆家、明治文化研究者、路上觀察學家。

  1947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他從小學開始便已流露出調查迷的特質,大學時注意到水溝蓋,從日本為起點觀察全世界的水溝蓋,後來集結為《水溝蓋(日本篇)》、《水溝蓋(歐洲篇)》等書。

  他是「路上觀察學會」的發起人之一,近年與「青年文京建築會」合作舉辦街頭散步和展示等活動。著有《走在義大利》、《走在法國》、《型錄.有點陳舊的生活雜貨》、《明治破銅爛鐵博覽會》、《騷動東京的動物們》等。此外,他與林節子一同負責一些著作的註解插畫,包括:筑摩書房的《明治的文學》(共二十五卷)、あすなろ書房的《希望小學時期就讀過的文學》(共六卷)、《希望中學時期就讀過的日本文學》(共十卷)、《希望中學時期就讀過的哲學》(共八卷)。

譯者簡介

鳳氣至純平


  日本橫濱人。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博士,現為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系兼任助理教授。著有:《失去故鄉的人:灣生的戰前與戰後》(2019),合譯有《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神國日本荒謬的決戰生活:一切都是為了勝利!文宣與雜誌如何為戰爭服務?大東亞戰爭下日本的真實生活》、《傳說的高砂族》、《文明開化來了:與路上觀察之神一同翻閱明治時代的生活畫卷》等。

許倍榕

  台南人。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博士,現為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合著有《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2018),合譯有《神國日本荒謬的決戰生活:一切都是為了勝利!文宣與雜誌如何為戰爭服務?大東亞戰爭下日本的真實生活》、《傳說的高砂族》、《文明開化來了:與路上觀察之神一同翻閱明治時代的生活畫卷》等。

 

目錄

導讀 蔡錦堂
譯序 鳳氣至純平
前言 開化的外行人
 
說到文明開化,就是散切髮啦
◆明治四年的散髮店?
 
女梳頭師完全沒變
◆各種牛奶廣告
 
在簷廊上洗髮
◆關於湯屋
 
夏季客人的款待之道
待合的置帽處
◆明治男子喜愛帽子
 
冰店的季節
◆冰店─夏天的樂趣
 
雨天的裝扮
◆下雪天的傘
 
長屋的小保姆
◆洗耳筆下的狗
 
貧窮與病人
 
貧窮中的餘裕
 
裏長屋的玄關是廚房
◆長屋的門禁
 
哇,手槍吔!
◆明治時代的手槍
 
身穿襯衫的書生
◆書桌上的孔雀羽毛
 
圍巾與手帕
咬手帕!
◆hankechi 或 hankachifu 的廣告
 
女學生與腳踏車
◆飆啊!飆啊!洗耳的腳踏車
 
有色眼鏡是什麼顏色呢?
蒙面女
◆頰冠賊
 
謎樣的黑色口罩 
◆阿染感冒與印振圓左衛門
 
護士的室內拖鞋
 
外行人的後記
譯註
參考文獻
 
 



開化的外行人


  開化的外行人來了!「像我早餐喝咖啡和牛奶、吃兩顆雞蛋;午餐是ソップ(soppu);晚餐吃牛排和喝點洋酒。」結果吃壞了肚子。明治九年的《東京繪入新聞》 刊登了這樣的文章。「ソップ」(soppu)就是「スープ」(soup,湯),「チョビ助」(chyobisuke) 指的是不懂裝懂的外行人,也就是我的同類。到底會出現多少這種我不懂卻裝懂的話題呢?請先往下看看。

  本書介紹明治時代的報紙插畫。運用「插畫」這樣的時代投影器管窺大約一百年至一百四十年前日本人的生活。從中可以看到現今已相當罕見,可謂日本人根柢的民眾樣貌與生活。此外,也希望能鉅細靡遺地探討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人對於進入生活的「西洋」,自然地或不自然地吸收的樣子。

  ◆社會版新聞發展為新聞小說

  先看過來這裡吧!明治時代曾經有「附插畫的報紙」。從報紙名稱便可以知道的,有《東京繪入新聞》、《繪入朝野新聞》等,因為是「繪入」(插圖),所以是以「畫」為賣點。

  明治八年四月十七日發行第一號的《平假名繪入新聞》(《東京繪入新聞》的前身),刊登了一張插畫。這是以「插圖」為賣點的報紙上首度出現的插畫。換言之,該報是以這張畫賭上自身的前途。確實像畫面上的情景,若以照片報導的話,就算是現在也會有人衝去買吧!總之,那是一個沒有其他媒體報導這些事件的時代。

  明治九年,日本當局發布禁止帶刀的廢刀令。當時有這種揮舞日本刀的男人(吉岡某,二十一歲)是可以理解的,畫中警官穿著洋服和鞋子,而年輕男子已經是散切頭。也就是說,當時日本已經有這種程度的「西洋」進來了,而且看到警官只拿著木棒對抗日本刀,讓人不禁懷疑,「喂喂,沒問題嗎?」光是這樣,這張插畫便已潛藏著各種耐人尋味的話題了。

  話說回來,這個姿勢很像在演戲。總之就是要擺出帥氣的姿勢,這是當時插畫的特徵。因為只用一張圖片來說明當時的事件,因此大都不會畫背景。但不知從何時開始,也會描繪相當於戲劇舞台裝置的背景,看起來資訊量更加豐富了。如此一來,除了文章內容之外,也會看到當時的日常風景,像是那時習以為常的物品,或使用的日用品等,這些東西宛如時光機將那個時代投影出來。

  ◆社會版新聞是講談

  《繪入朝野新聞》在明治十六年一月二十二日發刊,比《東京繪入新聞》晚了八年。我們來看看創刊號中〈女士出席演說會〉這篇文章的插畫吧。內容是越後國(現日本新潟縣)蒲原郡柏崎的西福寺舉行政談演說會時,一位名叫西卷開耶的美麗女子,因為朗讀祝賀文章而立即被逮捕。她到底有多美呢?(以下請以講談師的口吻朗讀)「因為名叫開耶,她的前額讓人聯想起朝霞裡浮現的富士山峰,芙蓉般的眼尾,丹花般的雙唇,肌膚恰似越路之雪。當時她十七歲,會場又剛好是佛寺,彷彿仙女下凡,朗讀祝賀文的聲音清越玲瓏,宛若迦陵頻伽鳥的鳴叫聲……」差不多如此。(艱澀的單字請自行查閱字典)

  藉由這種講談風格的文章,和畫家猶如親眼見過般的插畫,將妙齡女子在眾人面前演說的不像話情況如實報告。對於當時的庶民,這是一個讓人不禁發出「喔!」的驚呼且興奮不已的事件。

  當時的插畫報導很有趣,這也難怪,執筆者大都是舊幕府時代的戲作者,也就是現在的小說家。若事件內容稍微複雜一點,戲作者的想像力與表現力便會交織在一起,根本無法一次寫完。於是出現了連載作品,將一個單純的事件報導寫成長篇,進而演變為「新聞小說」。

  本書的主角便是新聞小說的插畫。一張插畫到底有多少資訊呢?就由我這個裝懂的外行人來介紹吧!敬請期待。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630949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5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

內容連載

女學生與腳踏車(節錄)
 
◆腳踏車與藝妓
 
雖然有各種說法,但腳踏車大約是在明治三年左右首度進入日本。當時有人描述「踩腳踏板便會慢慢啟動」。在此僅列舉腳踏車與女性相關的事情。
 
在上述那位千金小姐車禍的新聞之後,就沒有再看到其他女性騎腳踏車的報導了。然而,根據明治三十一年七月十一日《讀賣新聞》的投書內容:「在新橋很著名的小松屋阿越 ,近日不知怎麼地開始練習騎腳踏車,束髮配上紫色袴,發出驚人的號令聲 ,在狹窄的巷弄裡騎來騎去。聽說腳踏車練習場在河邊市場的河內屋前面。」
 
下一幅畫應該便是這位「新橋阿越」,訪日的法國畫家畢戈(Bigot)在同年九月畫了一張圖,描繪背著三味線、撩起和服裙尾,以這種「難看的姿態」騎腳踏車的新橋藝妓。我想實際上沒有背著三味線,但因為阿越是十分出名的藝妓,因此當時應該相當轟動吧。
 
包括藝妓在內,一般庶民練習騎腳踏車時,通常一開始都是先尋找空地,或在專用練習場繞來繞去。這些設施都備有租用腳踏車,而且在明治十二年左右已經有腳踏車出租店,因此出現了租車後馬上騎到大馬路而造成問題的人。
 
◆藝妓的挑戰精神
 
新橋阿越年齡不詳,但應該是十八至二十歲之間。和前述的良家子女「花子」年齡相仿,正可謂「當代女子」。不僅如此,這個時代的藝妓認為標新立異也是才藝之一,因此不時抱有這種挑戰的精神。
 
例如明治五年二月的《新聞雜誌》第三十二號記載:「這陣子柳橋的歌妓(即藝妓)阿亭進入橫濱高鳴的學校學習英學。在遊樂圈子裡出現這種奇特的女性是很稀奇的。」此處的英學,是指英語會話。同年一月的《日要新聞》也報導了橫濱穿西服的藝妓,不難想像會引起不少話題。
 
抱著標新立異心態的藝妓,她們的挑戰之一便是明治三十一年的「腳踏車」。事實上,這一年日本社會也流行騎腳踏車,當時出現一篇令人在意的投書。和這位「阿越」挑戰騎腳踏車的同年,明治三十一年十月一日的《讀賣新聞》記載:「江副商店販售的卷煙CYCLE盒子背面,印有外國女性騎腳踏車的圖案,仔細一看,是男性的騎車方式。──煙草愛好者」報紙上經常刊登「CYCLE」(明治三十年十二月開始販售)的廣告,但廣告欄並沒有登載背面的圖片,也只能想像了。
 

 

 

 

... ... 如果要穿越到古代 你會選擇哪個朝代? 相信有不少人會選擇宋朝 宋朝以經濟文化繁盛而聞名 各種美食應有盡有,甚至還有冷飲 你知道嗎? 那時已有比較完備的外賣系統 你不但可以足不出戶變成饕餮一族 甚至還可以給賣家予以點評 甚至傳世巨作 《清明上河圖》 中就有「外賣小哥」的身影 Part.1 外賣至少起源於宋 唐朝的長安有一個富甲天下的李姓男子,他喜歡上了一個楊姓女子,在山盟海誓之後,承諾說可以滿足她的一切願望。楊姓女子說,我是一枚小吃貨,現在就想吃嶺南的新鮮荔枝!有沒有搞錯?嶺南距離長安幾千里呀,在常溫下荔枝幾天就會壞掉的!楊妹妹,你縱然美若天仙,也不可太任性出此難題呀。可是,再難的難題也難不倒這位李姓男子。他當即點了一份「八百里加急」的訂單,換人換馬接力傳送,終於在兩天內把新鮮荔枝送到楊妹妹面前了。正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李姓男子,可是點了一份「天價外賣」,這以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他為這份「外賣」付出了後半生的代價。 今天宅男宅女或者忙於工作的都市白領一族,早已經習慣了「外賣」生活,沒有外賣,大家簡直活不下去。但是,我們暫且不要自得,因為外賣也是古人玩得爛熟的一種生活方式了。在唐朝這份「天價外賣」之前,其實外賣已經出現,但僅僅是針對君王和貴族而言。外賣真正成為大眾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得從宋朝開始說起。 據史料記載,宋朝時「處處擁門,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飲食。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意思是各種茶坊酒店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那些城市裡的商人或者工薪階層往往是在各種門店即買即食,家裡都不準備菜蔬做飯。當然,這是與宋朝極度繁盛的物質文化大有關係的。在宋朝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中就有外賣小哥的形象入畫:你看那小哥左手端著兩個大碗,右手拿著筷子,胸前褡褳還裝有東西,正步履匆匆往外走,不知給誰家送外賣呢。 ... 清明上河圖裡的「腳店」(左下角)和「外賣小哥」(紅圈)。 在宋朝,不僅市民使用外賣,就是皇宮裡面也會點外賣,徽宗趙佶、高宗趙構、孝宗趙奢可都是「外賣達人」呢。周密的《癸辛雜識》中就記載了南宋孝宗點外賣的情形。在隆興年間,孝宗組織觀燈節,半夜時分饞蟲上腦,於是就使用外賣點了「南瓦張家圓子」「李婆婆魚羹」等夜宵送進宮裡。看到美食,孝宗頓時食指大動龍心大悅,趕緊給外賣小哥打賞了:「直一貫者,犒之二貫」,也就是說本來只值一貫的食物,因為買家開心,就給了雙份價錢。這跑腿外送,也是值了。 Part.2 外賣改變飲食習慣 既然外賣已經成為官民都需要的一種生活方式,那麼誰來當外賣小哥呢?最開始可能只是店裡的夥計來代步負責外送,但這架不住外賣的火爆需求,店裡的夥計很快就hold不住了。這樣一來,宋朝出現了專門的外賣小哥。 《東京夢華錄》中說:「更有百姓入酒肆,見子弟少年輩飲酒,近前小心供過,使令買物命妓,取送錢物之類,謂之閒漢。」有人找到一些沒事一天到晚在酒館喝酒的年輕人,讓他們跑腿,比如代買東西、取送物品等。這些充當外賣小哥的跑腿幫,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閒漢」。 雖然有了「閒漢」,但是古人沒有電話、微信等通訊手段,如何點外賣?諸君又要為古人操心了不是?放心好了,什麼也難不倒吃貨王朝的子民們。家裡人員相對富足的,可以派個人到飯館下單,等食物上門照單付帳就是。北宋時的歐陽修、蘇軾都曾在家裡或者小花園請朋友吃飯,就是採用這種方式。像我等單身宅男宅女怎麼辦?你可以事先和飯館說好,連續下單一個禮拜或者更長時間,「閒漢」每天按時送到府上就好了。宋朝時勾欄瓦肆比較發達,它是當時人們特別喜歡的公眾娛樂場所。如果你正在看一出精彩的戲文,恰好到了飯點,怎麼辦?這個時候,就有飯館的夥計們上前詢問,需要點什麼外賣。你就繼續欣賞戲文,坐等美食送上來吧。 古代人有過午不食的生活習慣,即一天吃兩頓,分為朝食和哺食。你別認為這是養生之道,而是因為當時物資欠缺的緣故。這種情況在宋朝得到極大改善,各種食物應有盡有,你看,夏天有麻腐雞皮、素簽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兒、冰雪甘草湯、荔枝膏等消夏涼品;冬天則有盤兔、旋炙豬皮肉、野鴨肉、滴酥水晶膾、煎角子等熱氣騰騰的烤肉,你還不饞得口水直流?加上外賣又那麼方便,自然是心動不如行動了。「舌尖上的宋朝」可真不是浪得虛名。 宋朝之前實行嚴格的宵禁制度,即二更天后官府禁止大家出門,只有上元節三天例外。到了宋朝,已經沒有了宵禁制度,大家可以通宵盡情享樂,這自然使得外賣更加繁盛了。這樣一來,大家就逐步從先前的一日兩餐改為「一日三餐」,條件更好的加上一頓夜宵也未嘗不可。看來,國人「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外賣還功不可沒呢。 Part.3 你也可以給差評 宋朝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臨安(今浙江杭州)都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眾多、文化繁盛、市場繁榮,這是催生外賣的極好土壤。要想穿越,那就穿越到宋朝吧,你可以大膽地亮出你的文化范兒,同時還可以滿足吃貨所有的夢想! 當然,在宋朝並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點外賣的。宋朝時的飯館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叫作「正店」,有點類似於我們今天的星級大飯店,對不起,它不接外賣單哦。你想想,你給一個星級酒店打電話說點個「清炒土豆絲+芽菜炒飯」還外送到府上,服務生不當即掛電話或者把你拉黑才怪呢。據《東京夢華錄》顯示,北宋汴京共有正店72家,真不愧是世界大都市。 ... 《清明上河圖》里的正店,即高檔餐館。 第二種叫作「腳店」。這可不是什麼洗腳屋,而是供來往行人歇息打尖的地方,屬於比較大眾化的飯館。腳店既有專營店比如羊肉店、牛肉店、餛飩店等,也有各種美食應有盡有的大飯店,比如臨安的大和樓、春風樓、太平樓等,其中不乏名廚主理,在城市裡還有連鎖店。這些飯店,都承接外賣。當然,由於外送成本較高,外賣也有最低消費。 第三種叫作「分榮」。這種小飯館有點類似於我們今天的路邊小店或者大排檔。各種美食應有盡有,大傢伙兒可以即買即走,也可以點外賣送到家裡來,實在是方便至極。這種小飯館最有特色,同時競爭也最為激烈,因此服務也最為周到,自然是選擇外賣的重要對象了。 我們今天的外賣多是用一次性降解餐盒,宋朝可比我們講究多了。外賣都是使用精美的食盒,這些食盒一般使用木頭做成,外面還刻有很多花紋,比較美觀。這個我們在古裝電視劇中見得多了。考慮到食物種類較多,一般的食盒都分為好幾層。同時,這些食盒下面還有一層專門盛放熱水,以保證食客能吃到熱氣騰騰的美食。 ... 食盒。 宋朝沒有我們今天滿大街的電動車,如何送外賣?這可真為難了那些「閒漢」們,當時的外賣只能靠步行來進行。因此,如果距離較遠又想「立等食用」還真不太現實。但是,外賣小哥還是得儘快配送,以保證食客在最短的時間內享用到美食。食客們對外賣也可以進行點評,這既涉及菜品的色相和口感,也包括「外賣小哥」的速度和態度等。你當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差評」,如果是因為食物問題,飯館會予以一定的補償,而涉及「外賣小哥」的話,輕則罰款扣工資,重則可能開除,甚至永遠不再有送外賣的機會了。怎麼樣,這和今天的情況是不是差不多。 ... 下載方法:iPhone手機用戶登錄App Store、安卓手機用戶登錄各大應用商店搜索「海南日報」即可免費下載安裝。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azxR876.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21892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西屯睡眠品質變差看什麼科西屯呼吸困難中醫推薦台中失眠看什麼科
太平區情緒緊張看什麼科 神岡手抖看什麼科 網友都推薦的中醫診所潭子胸部壓迫感中醫推薦 太平區口乾舌燥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當地人都推薦的中醫診所西屯味覺異常治療中醫 北屯肌肉緊繃改善中醫診所 負責任會傾聽需求的中醫診所龍井憂鬱看什麼科 南屯便秘或腹瀉改善中醫診所 Dcard推薦的中醫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tg86gg26t 的頭像
    ttg86gg26t

    優惠特價中.

    ttg86gg26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